4月4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——清明。
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。意思是,到这个季节,雨量增多,万物都被雨水滋润得晶莹干净,所以叫做「清明」。
中医认为,经历了雨水、惊蛰、春分,此时应顺应春令之气「升发舒畅」的特点,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、肺气和心气,使之不断充沛。
清明有三候
一候桐始华:这个时节白桐花开放。
二候田鼠化为鹌:喜阴的田鼠不见了,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。
三候虹始见: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。
一
清明时节,清「三气」
01 | 清心气
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,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,寄托哀思。同时春季人们的情绪容易抑郁、波动,也是高血压、精神疾病的高发期。
清明祭拜容易触景生情,大家更要注意稳定情绪,心境畅达。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自然中,通过户外散步、踏青等活动,来清净心气、愉悦身心。
【拍掌养心】简单的拍手就能够很好的养心护心。可以在早上,也可以在晚上7--9点,三五分钟也行,十几分钟更好。
这样可以充分激活手掌上的心包经和心经,疏通经络,使心血充盈,泻除心火,加速身体代谢,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。
02 | 清肺气
清明是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,肺是人体[敏感词]的过滤器。
整日待在封闭、不通风的空间,会让我们吸入很多细小的“废物”,使之沉积在肺脏,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。
借此春光,多到公园、河边走走,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并适量运动,这里推荐大家,可以在户外跟着青阳子道长,学习一套「旋肩展背」的养生动作。
给我们的肺换换气,让我们的肩颈得到放松,以疏通冬天的气血积郁,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正气。
03 | 清肝气
【黄芪茶】
食材:黄芪6克,绿茶3克
制法:将黄芪用200毫升水煮沸,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,5-10分钟后(温度适宜)即可饮用。
功效:清热燥湿、泻肺火、解毒、利尿、降压、镇静等。主治热病烦躁,对肺炎、肾炎有一定的好处。
二
清明节气灸,温阳通络
【少商穴】清明节难免心生哀伤,耗散阳气,这个时候灸这个穴位再合适不过了;同时,少商穴在恢复阳气的同时也善于疏调气血。
【太渊穴】因为这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心脏不好的人还要记住一个穴位。经常艾灸太渊穴,可以补肺气、利心脏,促进血液循环,还可保健心脑血管,预防心肺疾患。
同时,清明出门踏青、扫墓,如果运动量太大了,气血跟不上,引发心跳加速、气喘吁吁,此时点按太渊穴,有平喘的作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春天是肝气当令,非常容易克伐脾胃,因而人体的脾胃功能也会弱些,加上最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忽高忽低,昼夜温差也处于比较大的阶段。
在这种情况下,人体肠胃会比较敏感,易引发很多问题,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选择艾灸【中脘穴、气海穴】可以健脾养胃、温阳通络。
三
「清补」不离三样菜
01 | 荠菜:益肝明目
荠菜有「平肝明目、清热止泻、利尿消肿」等作用,味道鲜美。
古代医籍《名医别录》称荠荠菜“甘温无毒,和脾利水”;《本草纲目》则有“明目益胃”之说。
从营养角度看,其蛋白质含量在蔬菜中属上乘,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,钙含量也很丰富。
采来的荠菜可以做馅儿,还可以做汤、炒菜,和应季的春笋一起做成荠菜炒春笋格外清新。
02 | 菠菜:润燥养肝
菠菜能「润燥养肝、益肠胃」,对肝阴不足引起的头痛目眩、高血压、贫血、糖尿病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菠菜富含维生素K、铁、叶酸和B族维生素。其中,叶酸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,能缓解失眠、健忘、焦虑等。
但因菠菜中含有草酸,烹饪时[敏感词]先用开水焯一下。
03 | 山药:健脾益肺
四
清明前后,谨防感冒
感冒可是春季最常出现的疾病,清明时节雨纷纷,气温多变忽冷忽热的天气,让感冒时有发生,因此,清明预防感冒是必须要做的功课。
抑菌防感冒,辛温很重要。清明前后湿气加重,各类细菌、病毒也更加活跃,这时要多吃「抑菌驱寒」的食物,韭菜、葱蒜、洋葱、香菜、生姜都属此类。
在此总结了一些感冒小方分享给大家!
风寒感冒:姜糖苏叶饮
风热感冒:紫苏薄荷粥
【食材】鲜紫苏10克,鲜薄荷20克,粳米100克
【制法】
1. 把紫苏叶和薄荷用水洗净。
2. 锅里加入适量水,煮开后放入紫苏和薄荷煮5分钟,倒出汤汁备用。
3. 将粳米淘洗干净,放入适量水煮至九成熟时,加入紫苏和薄荷汁,沸腾即可。
【功效】薄荷发汗解热,清利头目,利咽透疹,疏肝行气。平时容易感冒、体质虚弱的人,可在感冒多发季节服用。
预防感冒:黄芪苏叶饮
【食材】黄芪15克,紫苏叶10克,生姜3片,大枣5个
【制法】
1. 把黄芪、生姜、大枣用水洗净,放入砂锅里。
2. 加入适量水煮,待水开后10分钟加入紫苏叶煮5分钟即可。
【功效】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的人群,黄芪具有很好的补肺气功能;紫苏行气宽中、解郁止呕;生姜可以补脾胃气。
五
清明特色:青团
清代诗人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写:“捣青草为汁,和粉作粉团,色如碧玉。”
清明前后,很多地方都有用艾草来制作食品的习俗,被称作“青团”“清明果”“艾叶粑粑”等。
清明吃青团本是江浙一带的习俗,近些年全国各地都渐渐兴起。因为艾叶具有「温经止血、祛寒止痛」的功效,尤其适用于气血虚寒、肝气犯逆引起的妇女月经不调、小腹冷痛、痛经等问题,所以青团不仅美味,也是一道养生佳品。
但要注意的是,清明果的主要成分——糯米,对于脾胃功能差的人来说较难消化,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要少吃,以免消化不良。
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,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。
此时如果不注重调理情志,而使七情不畅,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,导致脏腑机能紊乱。
因此清明时节,人们更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,尽量使心情舒畅,努力做到心平气和,宽善待人,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,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。
本文章转载自“甘草医生”